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钢材冬储”是年末市场关注重点之一,其背后逻辑是,北方进入冬季后气温骤降,叠加春节假期,施工日期缩减,需求停滞,但钢厂要保持生产的连续性,为了缓解自身的库存场地和现金流压力,会对贸易商推出冬储政策,将厂内库存转移给贸易商。
对钢铁贸易商代理商而言,冬储钢铁带来的价差更是全年盈利的重要部分,“做好了一年的利润就回来了,做差了一年赚的钱都可能赔进去,可谓成也冬储,败也冬储”,一位钢铁贸易商代理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目前影响钢贸商冬储热情的主要因素集中在钢价、疫情、年后供需状态等情况。实际上,去年12月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原料低库存、钢厂盈利差、基本面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不同的是,今年的钢材价格重心已经整体大幅下移,且钢材社会库存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今年冬储仍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但在需求低迷和疫情反复的影响下,当前钢贸商冬储的积极性并不高,目前的钢材价格距离钢贸商冬储的心理价位仍有一段距离。
业内人士分析,在社会低库存的条件下,冬储带来的补库采购需求仍在,但规模及强度偏弱,大致与去年相当,而且短期内冬储窗口不会开启,预计会延宕至12月底甚至明年1月份。在生产成本对钢材价格的支撑逐步走强的情况下,钢贸商今年依靠冬储“价差”获利的可能性较小。不过,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疫情管理政策的逐步优化,稳增长政策的持续落地发力,钢铁行业或将在明年二季度迎来市场机遇。
冬储价格不及贸易商预期
价格始终是钢贸商考虑是否囤货的第一要素。今年钢铁价格一直处于震荡下行阶段,再到近期钢价反弹,大部分钢铁贸易商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今年的钢铁还要不要冬储?
自今年开始,钢价震荡下行,但在刚刚过去的11月份,受期货市场拉涨影响,钢材市场迎来一轮“暖冬”行情。铁矿石期货价格接近770元/吨,以22.45%的单月涨幅领涨11月份黑色系期货市场;螺纹钢期货价格和热轧卷板期货价格分别接近3750元/吨和3870元/吨,单月涨幅分别达到7.55%和8.7%。钢材现货市场价格涨幅整体小于钢材期货市场价格涨幅,钢材价格涨幅基本在200元/吨以内。也正是由于近期钢价持续反弹,有冬储意愿的钢贸商都处于观望状态,等待年前钢价的回调。
据了解,冬储一般分为主动冬储和被动冬储。主动冬储是钢贸商主动买入,通过囤货过冬,看好明年市场。被动冬储则是钢厂为了缓解销售和资金压力,积极推动合作客户进行囤货,贸易商为维持关系,在冬季被动囤货。冬储钢厂会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延期结算、量价互保以及打款政策优惠等等。
上海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主动冬储客户主要集中在北方,以二三线贸易商群体为主。虽然近期主动冬储意愿有所提升,但贸易商多以小规模操作为主,大批量存货意愿不强。
根据上海钢联调研的东北地区73家建筑钢材相关企业情况,今年计划不冬储的企业占比增大,冬储计划1-5千吨及2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下降比较多,反而5千-2万吨区间企业数量持平或增加,可以说今年东北建筑钢材冬储积极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