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是制造之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尤其在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新材料的自主可控尤为关键。
近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年产50万套汽车轻量化底盘(悬架)用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弹性构件中试线建设项目,今年年底前将在淄博落地。
这个项目落地的意义何在?记者从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了解到,在空气弹簧和弹性铰链这一国外多年技术垄断的关键零配件上,由中国工程院张立群院士领衔的核心技术团队利用“超聚态天然橡胶+杜仲胶模式”的关键材料技术一举打破国外空气弹簧及铰链技术壁垒,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年产50万套汽车轻量化底盘(悬架)用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弹性构件中试线建设项目,就是其量产化项目,意义不言而喻。
破解“卡脖子”难题 驶入“蓝海市场”
空气悬架,作为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重要的连接结构系统,一直以来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兵家必争”的配置。当前,国内空气悬架随着配套车型价格下探有望迎来渗透率加速提升,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国内商用车空气弹簧增长点主要为重卡、危险货物运输车等车型,预计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10亿元。
作为空气悬架上的核心零部件——空气弹簧和弹性铰链更是空气悬架上的“皇冠”,一直以来都因易损性成为短板构件,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核心难点。可以说,谁能破解这一难题,提高空气弹簧及弹性铰链性能,谁就破解了空气悬架的发展瓶颈,拥有了国内广阔的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架“蓝海市场”。
“弹性铰链,跟人的膝关节一样,常用就会受损。一直以来,弹性铰链的材料我们使用的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橡胶,但很容易磨损,一般弹性铰链的寿命为3年10万公里,某些特殊弹性铰链的寿命更短,如商用汽车推力杆球铰,一般3-5万公里,就会出现问题,对车身安全造成影响。”项目负责人韩冬礼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