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富奥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11-17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2210
导读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一)汽车产销稳中有增,新能源和出口强势拉动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汽车行业迎难而上,克服芯片结构性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汽车产销稳中有增,新能源和出口强势拉动


2022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汽车行业迎难而上,克服芯片结构性短缺、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全年产销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成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延续了2021年的增长态势。


从全年汽车产销情况来看,1-2月开局良好,产销稳定增长;3-5月产销受阻,长春、上海等地区汽车产业链受到较大冲击;6月开始,购置税优惠落地叠加2021年同期因芯片短缺问题基数较低,汽车产销迅速恢复并实现较高的同比增速;进入四季度,终端消费市场增长乏力,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产销增速有所回落。


1、乘用车涨幅明显,自主品牌表现亮眼


2022年,乘用车市场得益于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快速增长,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为汽车行业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其中自主品牌车企表现亮眼,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全面向上,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为近年新高。


2、商用车低位运行,出口成为亮点


商用车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叠加油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整体需求放缓,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尽管2022年商用车市场低位运行,但海外市场强劲增长,累计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中国商用车品牌海外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3、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渗透率提升至25.6%,高于2021年12.1个百分点,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4、汽车出口全年突破300万辆


2022年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2022年8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继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之前在百万辆左右徘徊的局面后,2022年再次实现跨越式突破。


(二)汽车零部件加速重塑,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集前沿科技于一体的智能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细分品类。汽车零部件企业作为产业链上游,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及软件算法等关键领域加大投入,旨在实现软硬件一体化集成与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行业新进入者不断涌现,新技术、新理念乃至新的商业模式陆续面市。在新的行业趋势中,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每个企业面临的课题,具备较强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兼具质量和成本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在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一)主要业务


富奥股份公司是中国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集团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在企业规模、产品系列、研发能力、客户覆盖、资源布局均具有一定优势的混合所有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十三五”以来,公司以客户市场为核心,以战略规划为前提,突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全面布局符合公司战略方向和整车技术发展趋势的新项目,集中精力开展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主动求变,积极应对,实现了规模化、国际化、高质量的发展。公司已经从传统零部件企业,初步转型成为适应新技术趋势、新发展要求的国内知名零部件集团,为公司“十四五”期间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及网联化”方向全面发展,成为国际化零部件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坚持走技术发展之路,通过市场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以底盘系统、热系统、新能源、智能网联、发动机附件系统、转向及安全系统、制动和传动系统、紧固件等系列产品为主导核心产品的产业格局,产品品种覆盖重、中、轻、微型商用车和高、中、低档乘用车等系列车型;公司产品为众多国内整车/整机企业配套,部分产品远销海外;所属企业46家,其中全资企业22家、控股合资企业9家、参股合资企业15家。2022年,富奥股份公司荣获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三十强,继2020年首次增设“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三十强榜单”以来,富奥股份公司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二)富奥股份公司产品系列


(三)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情况储备合理的库存,以应对客户临时增量或其他风险。


2、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年度采购合同,采用持续分批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公司与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原材料和配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持续不断的优化供应商资源,在公司采购部与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实现采购成本和采购质量的有效控制。


3、销售模式


公司的国内市场销售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面向整车、整机配套市场,由各分、子公司为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实现销售;二是在备品市场上,依托富奥销售公司,进行零部件的备品销售。在出口市场,公司主要通过直接销售或代理商,向境外客户出口并销售。公司货款结算以现汇、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为主。


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


1. 制动与传动系统产销量同比分别减少54.69%和51.95%,主要系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传动轴分公司配套客户一汽解放(000800)公司产量下降影响;


2. 汽车电子系统产量同比增加37.56%,主要系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处于新公司逐步投产阶段,随着产能爬坡及新客户订单量增大,产量增幅较大。

    

零部件销售模式


公司的国内市场销售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面向整车、整机配套市场,由各分、子公司为客户提供配套产品,实现销售;二是在备品市场上,依托富奥销售公司,进行零部件的备品销售。在出口市场,公司主要通过直接销售或代理商,向境外客户出口并销售。公司货款结算以现汇、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为主。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1、市场优势


富奥股份公司不仅在原有客户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在新市场开拓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原有市场方面,作为一汽集团零部件核心战略资源,公司产品在一汽-大众、解放、红旗、奔腾、一汽-丰田等主要客户均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且近年来公司产品紧随客户转型升级、持续增加市场份额、增加配套品种,并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价格分析和管控,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为客户打造高性价比产品。在外部市场方面,公司外销占比显著提升,市场结构逐步完善。传统乘用车方面,在宝马、吉利等市场积极抢占配套路线,同时借助德国ABC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以客户商务评级制度为基础,着重聚焦优质新能源客户,在比亚迪(002594)、蔚来汽车、宁德时代(300750)、高合汽车等新能源头部企业均获取了优质订单,为公司未来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结构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商用车领域,重点开发新进入国内的外资品牌,富奥传动轴分公司、富奥散热器分公司等6家富奥旗下所属公司进入其供应商体系,已开始正式报价。在海外市场开发方面,通过富奥美国公司、欧洲办事处等机构的设立,以及所属公司核心研发能力的提升,拓展了国际市场范围,泵业事业部获得德国大众全球供货资格,并成功开拓了墨西哥、匈牙利、俄罗斯、巴西等市场。


2、产品优势


公司产品系列丰富,涵盖业务范围较为广泛。目前公司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主要零部件产品包括:底盘系统、热系统、发动机附件系统、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产品、汽车电子类产品、转向及安全类产品、制动和传动类产品、紧固件类产品。公司紧随汽车“新四化”技术发展趋势,在“十四五”战略规划引领下,聚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及网联化”产品发展方向,突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通过原有产品“转型升级”和新产品“全新布局”两条路径,快速实现了公司产品系列的拓展与完善。在轻量化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和投资建设了低压铸造铝合金副车架底盘轻量化项目和高压铸造铝合金壳体项目,进一步加深了产品制造深度;在商用车方面,公司也在积极开展轻量化升级,持续推进铝合金传动轴、少片单片簧、复合材料板簧等产品的开发。在电动化方面,公司持续推动原有产品转型升级,CDC电控减振器已实现量产,并预研半主动悬架(含空气弹簧)和全主动悬架;C-EPS、DP-EPS电动转向产品也已实现量产,正在研发R-EPS冗余电动转向并预研线控转向;电动水泵产品实现了主要客户的生产配套。在推进原有产品转型升级的同时,积极拓展全新产品系列,公司重点布局了电动车电驱动总成的逆变器产品,以大众MEB平台逆变器和红旗逆变器项目为载体,建设了国际一流标准的逆变器制造资源;成立富奥智慧能源公司,布局新能源车退役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新业态,目前该公司已进入国家工信部拟定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投资设立富奥鑫创公司,新增电池壳体产品,并已进入宁德时代(CATL)市场。在智能及网联化方面,富赛公司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及网联服务三大业务板块,公司成立后迅速取得了充分的新项目订单支撑,摄像头、显示屏等产品已正式批量供货,实现了公司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先后在长春、大连建立研发中心,快速建立了研发队伍,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公司产品极具竞争力。按照低成本战略的总体要求,公司进一步强化内部各职能体系改善能力,从研发、营销、规划、采购、生产运营、人力资源等多角度全流程的推进低成本工作开展,切实提高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降本的同时聚焦质量提升,公司生产运营体系持续推动 FAPS改善工作,智能制造和精益生产均在稳步推进。除以上措施,公司伴随主要客户在全国进行了区域布局,属地化供货及集群效应使公司在客户服务质量提高和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内在已有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中南五大生产基地外,拓展了长三角地区和华中地区,在海外拥有北美墨西哥工厂、德国ABC紧固件工厂,截止2022年底,全球范围内共66个生产制造基地和11个非生产分支机构。公司海内外高效运转,发挥着区域布局与产业集群优势,产品得到客户的充分认可。


3、研发优势


公司具备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富奥股份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企业的自主研发体系能力建设,公司总部研发中心、各事业板块的研发部门及相关合作的研发院所、高校,在统一的研发“目标管理”体系下,聚焦“三化”及关键核心产品总成,加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研发基地布局,持续开展前瞻技术分析、研发数智化转型、专利申报等工作,强化重点研发项目管理,有效推进各项任务落地,促进自主研发体系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研发资源具备一定规模优势。在多年持续投入下,目前已形成长春、辽源、吉林、辽阳、大连、上海、苏州、武汉等地的研发基地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建有 14家技术中心,其中10家省级技术中心,9个CNAS认可试验室。在上海成立智研科技公司,聚焦电控及软件开发,已经为电动化底盘、热泵空调及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电动泵等核心部件电动化转型开发奠定基础。


公司研发具有较高效率,研发成果突出。2022年公司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突破了105项核心技术,并申请专利157项,其中发明专利 54项,研发成果显著。同时,公司与多所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建立战略上的研发合作、与国内顶尖大学联合攻关核心技术、与战略客户联合开展研发创新工作,支持产品转型升级。各重点业务领域的自主研发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底盘系统、热系统、泵类产品、轻量化传动轴、钢板弹簧、高强度紧固件等产品为主体的核心业务领域研发成果丰硕,部分产品的研发能力及制造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机械泵的开发能力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强大的研发能力加持下,富奥股份公司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有力支撑了新市场开拓。


4、品牌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全方位建立“富奥”品牌形象并扩大“富奥”品牌影响力。“富奥”品牌经过多年打造和精心维护,在整车客户端,公司在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员工驻场生产,保供整车企业,为“富奥”品牌赢得最值得信赖的零部件战略资源;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富奥”品牌是最值得尊敬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在资本市场上,“富奥”品牌被打造成为最值得选择的投资方向;在“扶贫攻坚”的工作中,公司动员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员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购买扶贫产品,为国家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富奥”品牌成为肩负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形象。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积极参与行业竞争,促进市场结构优化。持续获取订单、开拓优质市场是保障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公司走向全球化的必由之路。2022年,公司以“十四五”规划目标为指引,在稳固一汽集团内市场基础上,通过建立客户及项目分级制度,全面开拓外部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果。按订单项目规划纲领计算,2022年合并口径新增订单生命周期收入预计达到378亿元,其中外部市场订单达到148亿元,占比接近40%,同时结合行业电动化发展趋势,2022年的新增订单中,新能源类订单占比接近60%。在集团内市场,密切跟踪大众、解放、红旗、奔腾等传统市场,成功获取了大众MQB第五包、红旗新能源等大型项目的相关产品订单;在一汽丰田市场取得了重要进展,获取了312D刹车泵支架、429D减振器、115D转向机等产品。在国内社会市场开拓方面,组建项目团队,准确识别客户需求,主动出击,获取了比亚迪减振器、紧固件,蔚来及高合汽车底盘,问界减振器、圆簧、稳定杆,宁德时代乘用车电池壳体,爱驰汽车转向机,理想汽车转向柱等多个新能源领域优质项目,特斯拉、斯堪尼亚等新能源及重卡行业高端客户也在积极开发中;海外市场开发方面,以美国公司、欧洲办事处为核心,在北美、欧洲市场积极寻求合作机会,获取了美国通用LS6水泵、大众1.5T电动水泵、俄罗斯MAZ-MAN传动轴等项目。


(2)聚焦“三化”关键核心产品,加速核心技术突破。公司研发体系继续遵循 “聚三化、强体系、求创新、重时效”的工作指导方针,聚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及网联化” 关键核心产品总成,加速突破核心技术,以重点研发项目为载体,加速公司产品向“三化”转型升级,向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加速布局;同时,强化重点研发项目管理,建立研发“目标管理”体系,持续开展研发体系能力评价工作,促进各公司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为公司的订单获取奠定坚实基础。研发布局方面,推进上海智研公司建设及能力提升,逐步完善热系统、EPS、CDC减振器的团队建设。重点研发项目方面,公司各事业部/平台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底盘事业部完成了客户电动车底盘系统的开发任务,获得量产订单;铝合金轻量化技术研发项目,已为客户自主品牌实现量产配套。热系统事业部获得国内市场整车热管理系统及主要零部件开发订单,搭载整车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及产业布局,已完成 CO2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验证,项目的推进有效提升了热系统事业部整车热管理系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泵业事业部逐步优化研发队伍建设,加速向电动化产品转型升级,多款电动泵产品已获得客户提名信,部分产品已实现量产。E-事业部成功获取客户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订单,为客户配套的逆变器B样产品已成功下线。紧固件平台稳步推进与德国ABC公司的技术协同工作,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成功获得豪华跑车车轮螺栓项目订单。传动轴平台自主研发的防抱死液力缓速器产品已形成产业化方案。减振器平台CDC电控减振器产品已为多个车型实现量产配套,同时,自主研发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已完成实车验证,空气弹簧产品已完成样件试制。富赛公司不断完善研发基地布局和研发团队建设,着力推进智能及网联化产品开发项目,其中自动泊车控制器C样已开始试生产,双联屏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springweb.cn/news/show-26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