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华纬科技金雷:一只弹簧里的数字化实验丨小巨人

   2022-06-15 6510
导读

翻看华纬科技的新闻照片,大多数人都能轻易地一眼看到金雷。他皮肤白皙、戴着眼镜,在这个已经有40余年历史的制造业公司里,1988年出身的他,尽管在一众人中略显年轻,但他已经掌舵了这家公司将近10年时间。华纬科技

翻看华纬科技的新闻照片,大多数人都能轻易地一眼看到金雷。


他皮肤白皙、戴着眼镜,在这个已经有40余年历史的制造业公司里,1988年出身的他,尽管在一众人中略显年轻,但他已经掌舵了这家公司将近10年时间。


华纬科技的主业是弹簧的研发和制造,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民营弹簧企业。1975年金雷的父亲金章校踏入这一行业,从1986年诸暨市钢板弹簧厂第七车间,到后来1998年成立诸暨市金晟弹簧有限公司,再到2009年正式更名华纬科技,直到今天,这家公司一直耕耘在弹簧领域。


弹簧作为工业制造和汽车制造的基础零配件行业,广泛应用于汽车、火车乃至各种机械设备上,尽管在制造业总体规模中占比不大,但却是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基础和底座。


不过,对于这样领域的公司,大多数人都会容易有一些刻板印象:无趣枯燥的流水车间、品牌的代工工厂、远离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所熟悉的所有前沿浪潮。


但如果跟金雷进一步交谈,人们会发现,这是一家由他以下都极为年轻化的公司。这种年轻化不仅体现在管理层的平均年龄上——根据金雷的介绍,公司董事会成员大多数与金雷年龄相仿,更体现在数字化在这个传统制造业的深入至毛细血管的渗透上:早在2001年,华纬就在推动无纸化办公,如今,华纬科技90%的设备已经安装了设备传感器。在金雷的手机钉钉APP和工厂的车间数字大屏上,从原材料入库开始到产品生产的合格率乃至售后投诉情况,都能够实时显示。金雷说,这在全行业也是非常前沿的尝试。


除此之外,在制造业来看,这是一家研发人员占比不低的公司。研发及技术人员127人,占公司总人数15.16%。


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金雷对我们说,他极为关注社会上的新兴事物,一些流行话题他都信手拈来。这家总规模在6亿左右的公司董事长有问必答,没有公关话术和官方回应,除了有时候他会收不住弹簧领域的专业术语之外,与他的对话并不费力。


自大学毕业就进入华纬,从基层工作到临危接班,金雷说在这一过程中,他并未遭遇其他“二代”们遇到的一些阻力,相反,老师傅们给予了他大量的支持。


而今天的华纬,在金雷的带领下,也正在探索一条更前沿的道路:他们退出了弹簧低端市场的竞争,把研发弹簧技术作为更重要的业务。


这种转型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是:他们建立起了国家级弹簧实验室,入选了2021年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接班与传承


时间拉回三年之前。


金雷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打开邮箱,一封来自法国的邮箱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是一家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客户发来的产品测试通知。华纬科技花了三年时间投入研发的一款弹簧,通过了其产品测试。


2000年,公司第一台数控电脑卷簧机投产。对进口刹车弹簧进行了科研攻关,制造出了功能与进口产品完全相同的国产刹车弹簧,改写了刹车弹簧必须进口的历史。十余年后的这封邮件,对于华纬科技来说,意味着他们真正进入了全球主机厂商的视野。而对于中国制造来说,这意味着,在弹簧领域,华纬迈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的关键一步。


多年前的畅销书籍《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对于当下中美关系的理解,在他看来,根源是所谓“浅层产品”(shallow goods)和“深层产品”(deep goods)的矛盾。


而以弹簧行业为例,浅层产品就是我们学习国外的弹簧制造技术,复制一个类似的国产版本;而深层产品,则是对于行业的发展变化有定义权的那一类,而后者,需要的是大量持久的研发投入支持。


在华纬,希望把未来聚焦在专注研发,是能够找到路径传承的。金雷的父亲金章校最早的身份,就是弹簧生产线上的工程师。


2011年,由于父亲因病去世,刚刚大学毕业的金雷就接过了这家公司。不过,到了金雷这里,对于这种理念传承,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的他,也有了一些新的探索。


钢丝做成一个高品质弹簧,其中卷簧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让这个环节的工艺沉淀下来,让新人也可以轻易上手。管理学专业毕业的金雷想过很多办法,通过三维扫描、成像重叠等方式,最后,他想要让老师傅写了一个“小本本”的工艺经验,广泛复用。


但金雷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弹簧属于三维成型产品,准确调试程序,需要对产品高度熟悉,也需要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


如今,他在思考的是如何把老师傅的工艺经验,形成数字化的作业指导手册,让产线工人遇到的每一个产品问题,都能在手机上一键查到解决方案。


此外,钢丝在做成弹簧的过程中,由于订单变动、报工不准确、材料计算不准确等问题,容易造成生产过多积压库存。


金雷说,“管理上应该是每年减少库存,但我们库存反而增多了,这是生产柔性不够、数据不准确造成的”。如今,华纬科技位于绍兴的总部,扩建了一个7000多立方的仓库。


前两年,金雷曾经参观福特丰田生产线,发现主机厂商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做不同产品,精准完成不同零部件的配合。如果弹簧产线也能实现这样的柔性生产,将会大大减少库存,甚至做到零库存。


但很快,金雷发现再先进的主机厂生产商,产线经验也无法复制到弹簧生产上。主机厂通常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而一根弹簧的生产,有十来道生产工艺,只为生产出一根轻量且高弹性的弹簧。


华纬科技开始直面痛点,开启了一场创新实验。


为了让生产环节的数据更准确,华纬科技在钉钉上通过“拖拉拽”搭起一套工时结算流程,拉通报工数据、材料数据、计件数据,让生产环节变透明,按照订单数量精益生产,成为产线提效、减轻库存压力的好办法。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也使公司产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并得到美资天纳克、法国克诺尔、中国一汽红旗等客户的认可。”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之后,公司生产效率提高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


数字新尝试


打开华纬科技官方主页,同样会发现他们极为紧跟时代的浪潮。


这家公司在今年八月就披露了产品的碳足迹报告,随后还很快更新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报告。事实上,早在2001年,华纬科技就开始采买ERP实现办公的无纸化。


但是无纸化尝试很快遭遇了挑战,因为生产订单的流转、产品的出入库,仍然依赖人工统计。


数据采集是生产中一大痛点。以热处理环节为例,一个工件进入热处理环节,需要60多分钟出来,工人需要人工计数,填入表格,而这个数据往往不准确,无法实现自动计数。一旦统计过多,直接影响库存成本。


金雷说,他认为现在最理想的计件是没有人干预,数字化就是要尽可能让人少参与重复、繁琐的工作,减少人工填写的过程。


除了“低碳尝试”,金雷还在思考一些更前沿的问题。


2014年,在他接班三年后,他就毅然选择耗资4000余万建成了全自动弹簧生产线,开始尝试“机器换人”。不过,目前在出库环节,目前工厂仍然依赖人工在高危货架上找货,未来,华纬科技希望建立智能仓库系统,完成入库扫码、智能发货流程,让人用手机操作,就可以实现智能发货,而不再需要在高危货架间跑来跑去。


当然,这种尝试的另一面是,对应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以和弹簧制造相关的工业机床制造领域为例,来自人社局的相关调查显示,到了2025年,中高档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相关领域的青年人才缺口将高达450万。


制造业的振兴,需要很多天时地利条件。但就企业来说,按照德国吉森大学博士赵向阳的研究,德国的隐形冠军,其研发强度一般在6%左右,研发资金的中位数一般在2000万欧元左右,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持续投入了至少30年以上,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诀窍,布局了密不透风的专利防御体系。


而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华纬,会发现一些类似的地方。金雷透露,目前华纬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是5%左右,这家公司在弹簧领域已经有40余年历史,如今拥有12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


当管理学界还在津津乐道于德国和日本的那些细分领域的百年隐形冠军们,在中国的长三角,这位85后的企业家,征途已在路上。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springweb.cn/news/show-2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